琉璃井社区某承包经营企业因拆迁补偿产生争议。8名原集体企业老职工在企业改制时共同承包经营一间门面房,开了一家理发店。理发店拆迁,8个人因为房屋补偿款分配的比例产生了分歧。
“当初说的是房子给我,但是没有遗嘱。”
“我的想法是按照法律分割。”
“因为我当初负责照顾的,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八位昔日的老朋友、老同事,各不相让,直至反目成仇,走上法庭打起了官司。谁都没有想到,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期间各级单位调解了十多次,但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郝春莉律师和承办律师一起站在“第三方”的位置上,与司法局人民调解员相互配合,在解释法律规定和拆迁政策的同时,为他们算“经济账”、“时间账”、“感情帐”。
“八位都是老同事,老朋友,几十年在一起。从他们互相之间的言行,我看出了他们类似亲情的纽带关系还在。”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郝春莉解开了他们心里的“疙瘩”,8名老职工对律师的解答十分满意,当天就签署了拆迁协议,“8名职工达成了和解协议,握手言和了。”
打感情牌,以情动人,这是郝春莉的绝招。
基层的法律问题疑难复杂、利益矛盾关系相互缠绕,很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矛盾容易激化,法律工作难度极大。因此,郝春莉注重发挥律师作为独立“第三方”的特殊作用,本着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目的,通过耐心释法说理,为群众高效便捷的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建议。
郝春莉说,律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要讲法律,也要重人情。
一位大妈说,郝律师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听她们把话说完的律师。而且她的话,在一些公益法律活动中的咨询,大家都听得懂,也信得过,更会认可她。
2016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东城区望坛地区拆迁,郝春莉带领律师团队每天轮班驻守,现场免费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望坛地区的签约率就已经达到了98.5%,这背后是郝春莉等律师团队上万次的法律咨询、案件调解。
郝春内容莉说:“要用我们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去感化感动设访涉诉群众。”
在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百街千巷”、“棚户区拆迁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中,郝春莉律师带领律师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为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努力为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律师群体的积极作用,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百姓的心目中,郝春莉是一位有温度的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