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治 奉献有我”---《北京日报》专题报道我所主任郝春莉先进事迹
2018-03-08

图片

 

“我们要找郝春莉律师!”去年初夏,六个人相互争吵着走进了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点名要找郝春莉。这是六兄妹,户口都在东城区琉璃井社区,因为拆迁补偿,把一个大家庭闹得分崩离析。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他们找到郝春莉。郝律师和她的团队长期为北京市及东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棚户区拆迁改造”等项目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别着急,都是一家人,有事慢慢说。” 对于这种因拆迁补偿引发的家庭纠纷,郝春莉和她的团队已经处理过上千件。 “父母这么多年都是我照顾的,我应该分!”大女儿觉得委屈,说着说着就抹起了眼泪。“我是长子,按理应该由我继承!”大儿子的观念很“传统”。“咱们兄弟姐妹里面,就数我家庭困难,你们就不能照顾照顾我?”四女儿也是一肚子苦水。说着说着,六兄妹又吵吵起来。“都别嚷,既然一家人来到这里,就不是来打架的,而是听我们的意见的,你们信任我们,我们也绝对不能让你们失望。”安抚住兄妹的情绪,郝春莉又安排其他律师,和兄妹单独会谈,她把最棘手的大女儿和大儿子留给了自己。第一次谈话,只是把事情原委弄个明白,这一家人谁都不肯让步。半个多月,郝春莉带领团队,几次和兄弟姐妹谈话,把他们各自的诉求汇总起来,除了大儿子和大女儿,其他人都愿意让步。“大姐,我这次找您,先帮您弟弟妹妹带句话:照顾父母,您功劳最大,一家人都很感激您。”又一次推开大女儿的家门,郝春莉真心实意地转达了其他人的敬意。“我也不是非得争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委屈。”大女儿的“委屈”总是说不完,郝春莉从不厌烦,“是啊,一个女人做到您这份,不容易啊!”郝春莉告诉大女儿,按照她这种情况,法律有规定,在其他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多尽赡养义务的子女确实可以多分一些财产,但如果其他子女不同意,法律也没有强行规定必须“多分”。“您这个大姐,一直是家里的楷模,希望您多想想,亲情账和钱财账该怎么平衡。” 对于大儿子,郝春莉则明确告诉他,“长子继承”不仅法律不支持,于情于理也不合适。 六兄妹都回忆起曾经朝夕相处的日子,郝春莉“穿针引线”,把兄妹间的感情 隔阂慢慢“缝”合。郝春莉还用一张图表,让六兄妹清楚了解每个人可能得到的补偿份额。最终,六兄妹和解签约。事后,当六兄妹得知郝春莉是经手过央视大火案、铁道部系列专案的名律师之后,惊讶不已。“为了我们家这点小事儿,无偿地劳心劳力,这样的大律师,接地气儿!”郝春莉团队全程为北京市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望坛棚改项目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累计接待各种法律咨询万余次,参与调处理各类纠纷矛盾1000余件次,为望坛棚改项目规范、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