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卫党建 || 徐一楠:不忘来路  向心而行
2021-07-21
不忘来路 向心而行

近日,《北京律师》(2021年第3期)“建党百年启新程,赓续初心担使命”栏目,刊登了东卫总所青年党员律师徐一楠撰写的《不忘来路,向心而行》的体会文章。该文饱怀真情,体会深刻。现将该文转发,以飨读者。

图片
徐一楠

 

2021年4月1日, 北京市司法局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展了“缅怀先烈学党史 践行初心争先锋”的主题教育活动。笔者有幸作为青年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缅怀英雄、追忆先烈,不忘来路、向心而行。

圣洁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安然静谧,我们首先来到革命公墓瞻仰厅,深切缅怀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功勋卓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朱德同志在多个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虽历尽艰险和磨难,却意志顽强、信心坚定,屡屡力挽狂澜。朱德同志常年身居高位,却从不以权谋私,反而严格要求身边的亲人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影响力谋取利益。在动乱的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就告诫自己的亲属:“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更加注意约束后辈,要求孩子们不要有特殊思想和优越心理,要自力更生、不懈奋斗,要守规矩、讲纪律,要勤俭持家、艰苦朴素。这些朴实无华的要求,无一不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坚守的美德。 

随后,我们又在革命公墓的室外区,重点学习了任弼时、李克农、帅孟奇、谢觉哉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几个月后便成为了党员,那时他还不满17岁。此后,他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了30年。任弼时同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遭受严酷刑罚的非人对待。第一次,是头顶窑块、膝跪铁链和老虎凳等酷刑;第二次,敌人使用电刑在他背上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窟窿。任弼时同志所遭遇的酷刑,使他的身体落下了严重的病根,他也预感自己的生命无多,因而更加拼命工作。任弼时同志在工作中始终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 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他为党和国家崇高的事业鞠躬尽瘁,是“ 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帅孟奇同志早年在参与革命工作时,不幸遭到叛徒出卖,敌人对她施以酷刑:坐老虎凳,砖头被加到六块,她晕厥过去;踩杠子,致使她的左腿骨被压断;灌煤油,她被呛得七窍流血,不幸左眼失明。然而她依然坚忍不屈、视死如归,拼死保守党的秘密。她出狱后,辗转得知家破人亡,她没有意志消沉,而是选择了正视不幸,继续投身于 革命工作。文革期间,她又不幸遭受磨难,甚至被开除党籍,她也始终坚信邪恶无法压倒正义。最终她迎来平反,又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在80岁高龄时,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没有视力, 却有敏锐的目光;没有权力,却最受崇敬;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 这是对心底无私、慈母柔肠的帅孟奇老人艰难坎坷却不屈不挠的一生最贴切的概括。

聆听革命前辈们令人动容的英勇事迹,我的思绪仿若飘荡回到那艰苦卓绝的年代。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战火纷飞的乱世、暗无天日的经历,没有人知道,战争何时能够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何时能够真正站起来。然而,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为杰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心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于民族危难之际,探寻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启迪智慧、鼓舞斗志,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回望来时路,无数革命烈士顽强斗争、奋勇拼搏,以坚定信仰和忠诚品格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这是我们青年一代培根铸魂的血脉传承和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红色基因,在我们共产党人身上的体现,是英勇无畏的气节、是忠贞不屈的意志、是砥砺奋进的品格。红色基因,是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纯洁的信仰底色和磅礴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赤诚的初心和不渝的使命。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把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内心,坚定不移地 追随革命先辈坚实的步履,从人民英雄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对历史心怀感恩、对未来充满信心,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永葆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青年律师,当在依法执业的过程中,秉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和遗志,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身心投入到依法治国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如今,我们伟大的党栉风沐雨 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过往的奋斗旅程,我们矢志不忘先辈筚路蓝缕奠基业;眺望前方的奋进道路,还看今朝待我辈再续辉煌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