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伊,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陈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纽约大学法学院,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为央国企、在华跨国公司及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业务类型涵盖诉讼和仲裁、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企业合规等,并代表客户参与重大、复杂的谈判、法律文件的起草和执行等工作。陈怡伊律师尤其擅长重大、疑难、复杂的争议解决业务特别是刑民交叉业务,所代理的多起案件均达到、甚至超出客户的预期。陈怡伊律师执业以来所代理的案件标的额累计超过400亿,并以专业、细致、认真的工作风格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你有没有留意过银杏树的生长?”陈怡伊开口问道,声音温润中带着穿透力。“当根部受损,顶端枝叶得不到滋养时,它不会执拗硬抗,反而会在树干侧面催生出新叶。这些小叶避开养分阻塞,从侧面汲取力量,让整棵树依然保有生机。”
这个比喻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对职业与性别认知的思考。在陈怡伊看来,女性面对困境时的韧性,恰如银杏侧生的新叶——不逞一时之勇,却以水般柔软穿石而过。这种“分流式”智慧,既是性别赋予的独特优势,更成为她执业中破解难题的重要密码。
一、家学渊源:耳濡目染的浸润,一脉相承的初心
传承,是人类文明长河中奔腾不息的血脉,是文化精神在岁月更迭中深深扎根的沃土,更是个体生命与遥远过往展开深情对话的桥梁。陈怡伊律师与法律的不解之缘,便深深植根于这份厚重的家学渊源之中。
“我的姥姥和姥爷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法律人,早在解放之前,他们就已经投身于广泛意义上的法制工作了。”陈怡伊的话语中带着对先辈的崇敬,“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保卫人民财产安全与生命安全的事业,在法制建设的第一线奋斗不息,从未停歇。”
在陈怡伊的童年记忆里,最鲜明的画面莫过于茶余饭后,家人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法律问题的场景。那时的她或许听不懂那些专业的术语,但大人们言语间流露的严谨态度,都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里。家里的书柜更是像一座法律的宝库,整齐地摆满了各类法律书籍,每一本都散发着独特的墨香。这些场景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她的心田,悄悄播下了对法律的好奇种子。
“那时候我还很小,其实不太懂他们在讲什么复杂的条文和案例,就是觉得那种探讨的氛围很有趣。”陈怡伊笑着回忆道,“也正是在那时,我朦胧地觉得,未来能从事这样既有趣又能帮助他人的职业,将会是一件极有意义且幸福的事。”
然而,最初家人其实并不支持陈怡伊走上律师这条路。他们在法律领域深耕多年,太清楚这份工作背后的艰辛——无休止的案头工作、高强度的庭审准备、常常需要牺牲个人时间。陈怡伊对家人的顾虑并不理解,直到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律师后,才真切体会到家人的良苦用心。从业以来,几乎每个周末、每个节假日,她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卷宗和紧张的加班中度过的,那些看似平常的休息时光,对她而言却成了奢侈品。
即便如此,陈怡伊对法律的热爱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在她心中,法律专业早已超越了一份职业的范畴,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时刻提醒着她要为正义发声;是一种严谨的态度,要求她对每一个案件都一丝不苟;是一种融入骨血的生活方式,让她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公正,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她在法律道路上坚定前行
二、唯求极致:108 次打磨背后,是不留遗憾的坚持
在大众的传统印象里,争议解决往往等同于激烈的对抗与唇枪舌战。但温文尔雅的陈怡伊律师,却在这一领域走出了独特的路径——对她而言,争议解决的核心并非对抗,而是找到更优的解决路径,满足客户的核心诉求。
“争议解决终归要聚焦争议点与纠纷本身,过程中难免要和对方当事人据理力争,但这本质上是知识与观点的交锋。很多时候,把事情说明白了,法官或客户自然会有内心的衡量与判断。”陈怡伊的理解,打破了人们对“争议解决必对抗”的刻板印象。
在她看来,如今全国律师已近80万,市场从不缺律师,但“好律师”始终稀缺。而区分优劣的关键,恰恰在于“认真”二字。她亲身经办的一起租赁合同纠纷,至今仍是“细节决定成败”的鲜活注脚。
那是一起租赁合同解除后,涉及机器设备返还的纠纷。对方向法庭提交了厚厚一摞鉴定报告,主张设备存在严重问题,要求折价补偿维修费用;陈怡伊团队则指出,设备状态异常源于对方使用保养不当,且返还的设备与合同约定不符。双方各执一词,争议焦点最终落在设备状态的评估上。
“光看书面材料远远不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怡伊记得,那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而设备存放地比北京气温更低,且寒风刺骨。当她提出要去现场勘查时,客户连问两遍 “你确定要来吗”—— 或许在客户看来,这样的环境下,眼下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未必真会亲赴。
抵达现场的瞬间,团队所有人都愣住了:昏暗阴冷的厂房四处透风,几百台机器和数条生产线在漫天尘土中静默矗立,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颗粒。客户默默递来防毒面具,她摆摆手,戴起口罩便踏了进去。
零下的严寒中,她在粉尘飞扬的生产车间里一待就是两个多小时,前后去了好几次。出来时,除了鼻孔,满脸都被厚厚的尘土覆盖。团队逐台核对设备的型号、数量、规格,甚至细数每个零件,与鉴定报告逐一比对,不放过任何细节。
“围绕某一关键证据,我们在合计26天的聊天记录里反复探讨;相关文书改了16个版本、108 次,答辩状更是修改了 60 多次。”陈怡伊的话语里,藏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之所以如此较真,是因为她深知:工作中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成为对方律师的突破口,最终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我们所做的,并非为了一定要赢,而是把过程和细节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遗憾。” 这份对 “认真” 的坚持,正是她成为 “稀缺好律师” 的核心密码。
三、洞见真需:把法律炼成企业“止损—造血”的双效方案
执业多年,陈怡伊律师深刻感受到,女律师所具备的“韧性”与“敏锐度”,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尤其在捕捉并挖掘真实需求方面,这种特质更像是一种职业积淀而成的本能。
前年秋天,她代理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处理一起标的过亿元的供应链停产索赔案。对方为国内某头部代工厂,因芯片断供导致整条产线停摆,依据《合作协议》主张巨额的停产违约金,并已在法院申请保全,冻结了客户公司的基本户和重要的融资账户。一旦账户继续被冻,公司不仅难以给员工发放工资、缴纳社保和税费,三季度财报还将亮起红灯,为现金流本就紧张的公司增加融资难度。庭前的首轮沟通中,对方法务气势逼人,分文不让。然而从其言谈举止中,她立马敏锐地捕捉到:真正让对手焦虑的并不是“索要违约金”,而是“如何向上游终端品牌交代”。
于是,她迅速让团队调取了对方上游客户的信息,并获悉距离这家巨头的冬季发布会只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如果产线继续停摆,代工厂不仅将面临巨额索赔,还极有可能失去与这个上游大客户继续合作的机会。换言之,时间才是真正的甲方。而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她跳过关于违约责任的争论,提出“保全置换+替代芯片+产能补偿”三步法,争取以时间换取空间。案件正式开庭后,又通过以诉促谈的方式,迫使对方主动和解,接受替代方案,最终为客户公司化解了巨额违约金索赔风险,且为对方公司保住了大客户订单。
“有些时候,你给出的方案得先让对方活下去,才能让自己化险为夷。”
刚执业时,陈怡伊律师一心追求 “专业与严谨”,与客户沟通案件时,往往聚焦于企业风险的法律解读上。但逐渐发现,许多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对此类表述反应平淡。后来,一位客户的话点醒了她:“陈律师,我明白风险的存在,但当前公司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与盈利。”这让她意识到,客户需要的并非冰冷的法条解读与普法教育,而是让公司变“被动应诉”为“主动出击”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次接手合同纠纷诉讼时,陈怡伊律师发现委托公司的采购合同存在诸多漏洞,不仅引发了当前纠纷,未来仍存在较高风险。她没有仅局限于处理眼前的诉讼,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梳理出合同漏洞清单,附带详细的风险分析和修订建议。与客户沟通时,她先结合公司业务模式,拆解了当前纠纷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再逐条说明修订后的合同如何规避同类风险、降低未来合作成本。
客户起初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本只关心 “官司能不能赢”,最后主动询问起长期合同管理的细节。这件事让陈怡伊更深刻体会到:专业不仅是精准运用法律,更是懂得把法律方案转化为客户能感知的价值。
陈怡伊:“做到降本增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源头上找到潜在的风险,并把它遏制在摇篮里,从而避免等问题出现后花费更多时间、更大代价去解决麻烦。”
结语
于陈怡伊的言语之间,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素衣提灯的摆渡人,在法律的浩渺烟波里踏浪而行。对她而言,这职业远非冷硬的案牍与刀笔,而是一场与众生共赴的春山远行——法庭上的据理力争、会议室里的细雨和风,最终都化作落进她生命里的碎金,淬成眼底星光、心底潮汐,并汇聚成继续向前的万里江河。
她在渡人于困厄的途中,悄然完成了对自我的淬炼:从初入行业的审慎,到如今站立时的愉快自足;从面对纷繁世事的犹疑,到此刻心怀怜悯却步履坚定。正如她所期许的那般,在法律的星辰下,她与世间万物共赴长流,既守护着规则的边界,也生长出生命的丰盈。这份在摆渡中完成的双向救赎,或许正是法律人最动人的修行。
(文章来源:万里律途;作者:律途;文章标题略有修改)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经过2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专业齐全、服务优质、极具口碑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业务涵盖刑事辩护、民商事诉讼与仲裁、银行保险、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企业改制、政府法律顾问、知识产权、建筑与房地产、破产清算、国际贸易与投资、公益法律援助领域等各个领域。2022年6月,东卫组织形式变更为特殊普通合伙。
东卫北京总部现位于首都核心区,目前在全国拥有1200余名人员,其中近百名为博士后、博士律师,十多名法学专家教授为兼职律师,并聘请全国知名学府法学专家、多名实务专家担任东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能够为客户提供权威、及时、前沿、有效的解决方案。
东卫以“学院派”为特色,成立有多个法律智库平台,设有齐全的专业机构,举办多次高端论坛,专业能力领先同行。同时,东卫还与多个海外法律服务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与支持。
Main Honor
北京市律师行业先进律师事务所党组织
律所卓越品牌影响力
中国律所品牌价值100强
北京商务服务业创新品牌100强
全国工商联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律师团成员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合规评价建设单位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法律定点服务单位
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榜样·十大律师楷模
北京市优秀律师
三八红旗奖章
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今日头条”年度最佳合作律所
中国优秀知识产权律师榜TOP50
北京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优秀团队
中国房地产业营销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版权》理事会理事单位
助力金融风险防范机构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优秀律师
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
ALB十五佳
《商法》杂志上榜律师
《名律堂》中国知名企业法总推荐的优秀律师&律所
LegalOne 「实力之星」上榜律师
钱伯斯“公司商事”上榜律师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东卫民商研究院
东卫刑事研究院
全国刑事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金融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财税法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刑民交叉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涉外法律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知识产权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合规与风控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环境与资源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公司与并购重组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证券与投资基金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破产重整与清算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行政与政府顾问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劳动与人力资源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建设工程与不动产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诉讼/仲裁/调解多元争议解决中心
全国婚姻家事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研究中心
全国特殊资产暨重大执行案件业务研究中心
Branches
Contact us
法律咨询:dongweiad@dongweilawyer.com
人才引进:hr@dongweilawyer.com
媒体合作:dongweifirm@dongweilawyer.com
联系电话:010-65542826/27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D座三、五、六层
Follow us
官方网站:https://dongweilawyer.com
微信公众号:东卫律师事务所
微信视频号:东卫律师事务所
点击关注
东卫律所
Statement
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或仅为提供法律信息,不应视为本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任何依照所载内容实施行为(包括作为或不作为)所产生的后果,本所及作者本人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取授权。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