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月亮和六便士”这一对概念源自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月亮”象征着遥不可及却令人向往的理想,代表着精神追求、梦想与内心的渴望;“六便士”则代表着现实生活的琐碎与物质需求,是人们为了生存所必须面对的柴米油盐、经济收入等实际问题。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诸如Boston Legal、Suits、The Good Wife等律政题材的美剧在同学间广为流传。剧中的律师一个个都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不仅懂法律、懂行业,还深谙人性,总能通过高效优质和切实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化险为夷,并争取最大利益。然而,在进入律师行业之后,我却发现律师这个职业与自己预期的很不一样,很多青年律师所面临的收入与预期不符、案源稀缺、专业化发展困难、工作生活平衡困难、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难题,我也都经历过。特别的,我在成为实习律师的第一年里,也刚刚成为一名新手妈妈,在本身就面临诸多工作挑战的同时,还要兼顾孩子和家庭,似乎每天都在手忙脚乱与自我怀疑中度过。然而,作为九型人格中典型的“脑族”,我在经历了一番痛苦和挣扎之后便开始思考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并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慢慢地,我发现所谓的平衡其实是手段而非目的,是一种借助各种理论、模型和工具进行自我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客户管理、情绪管理)并不断成长的过程,其最终目的不是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让自己长久地活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
01
时间管理
Time management
我发现很多高效人士,他们的高效之处并不在于他们做事的速度有多快,而在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总是充满弹性,所有事情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可快可慢,可进可退。也正因此,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工作之外的更多事情。我想,这与他们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我有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同事,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到来之前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据我观察,她有一个特别好的工作习惯,就是每天一早都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和大致所需时间写下来。此外,她还在excel中随时记录工作安排,并通过局部设置不同颜色的高亮提示来区分工作的优先级。其背后的方法论是“吃青蛙原则”,即通过列举任务清单,识别并优先处理“青蛙”(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规划完成“青蛙”的步骤和时间,然后立即开始执行。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不断优化“吃青蛙”的策略,并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反思完成“青蛙”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青年律师来说,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管理自己每天的时间。具体到执行层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出尝试:
1. 规划工作与学习时间
1)制定每日计划
每周初,青年律师应详细规划本周的工作任务,包括案件处理、客户咨询、法律研究等。例如,将周一至周三上午安排为处理案件文书工作,周三下午至周五上午用于客户咨询和沟通,周五下午则用于总结本周工作并规划下周任务。同时,每天预留出 1 - 2 小时用于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动态,如晚上 7 点至 9 点,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在线课程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时间分配。对于紧急且重要的案件,如即将开庭的案件,要集中精力优先处理,分配更多的时间进行证据整理、庭审策略制定等工作;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如长期客户关系维护,可以安排在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如每周固定一天进行客户回访、发送行业资讯等。另外,对于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信息,完全可以放在通勤的时间统一处理,但对于重要或者紧急的事情,则应尽可能通过电话,第一时间与对方进行沟通。
2. 利用工具提高效率
1)使用时间管理软件
借助如“番茄 to do”“滴答清单”等时间管理软件,设置任务提醒和时间倒计时。例如,在处理案件时,设定 25 分钟的专注时间,其间全神贯注地工作,然后休息 5 分钟,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同时,通过软件记录任务完成情况,便于及时调整计划。
2)建立案件管理台账
制作案件管理表格,记录每个案件的名称、当事人信息、案件进度、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案件的状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案件过多而出现遗漏或延误的情况。例如,对于有较强时效性要求的诉讼案件,提前一周在台账中标记提醒,确保按时提交相关材料。
3. 学会说“不”
当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与当前工作计划冲突的额外任务时,要学会合理拒绝。例如,如果一位客户突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复杂的法律调研任务,而此时你的手头已有多个紧急案件需要处理,可以委婉地向客户说明情况,并且同时提供可替代的解决措施,如建议安排在其他时间完成,或者推荐其他合适的律师来协助完成,以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效果。
02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专业和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在法律行业中,专业能力不仅是律师履行职责的基础,更是赢得客户信任、立足市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在具体执行层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实现知识管理。
1. 注重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当我们看到新的法律法规、判例、专业文章、行业动态、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时,可以通过印象笔记一类的工具进行提炼和存储,也可以在电脑中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不同的文章分类存储。分类没有固定要求,可以按照专题维度整理:针对特定主题(如公司法修正案、数据合规等)建立文件夹,系统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也可以按照时间维度亦即按时间顺序整理知识信息,例如每月编制合规资讯月刊,便于快速学习和回顾。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只要能通过阅读文件夹名称迅速找到对应的文件即可。另外,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本身其实不需要额外花费很多时间来进行,关键在于随时看到,随时整理。
2. 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输出
知识管理要以能对外输出作为目标。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形成法律服务产品:即将知识体系转化为法律服务产品,如撰写专业文章、举办讲座、制作培训课件等。这不仅能提升律师的专业形象,还能帮助拓展业务。也可以是内部分享或外部输出:对于讲课经验不足的青年律师,可以先从内部分享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后再对外输出,增强自信心和专业能力。
3. 保持终身学习,持续迭代更新
法律行业变化迅速,新法规、新政策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律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市场需求。此外,除了注重新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还要关注重要案件的复盘工作,并通过复盘案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03
客户管理
Customer Management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何在做好律师本职工作的同时,让客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是我们每个法律服务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虽然律师交付的服务是非标准化的,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1. 建立客户分类体系
常见的案件分为诉讼和非诉两种类型,与之相应的客户也可区分为诉讼客户和非诉讼客户两大类。客户管理的核心是通过适度的沟通频率和方式,让客户觉得自己始终被重视和惦记,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配合律师的相应工作。
对于诉讼客户,其关注的重点是案件的进展和庭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与客户沟通证据收集、庭审策略等关键信息。具言之,我们应在出具每个重要文书、完成每个重要诉讼活动后及时与客户同步。即便暂时没有新的情况,我们也应保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案件进展沟通的频率。
对于非诉讼客户,则更注重日常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但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增加续费的动力,我们还可以定期向其提供行业动态、法律体检服务,并主动为其提供法律培训讲座,帮助客户提升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2. 加强沟通与反馈
1)定期沟通
与客户保持定期沟通是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对于正在进行的案件,每周至少与客户沟通一次,告知案件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例如,通过电话、邮件或面对面会议的方式,详细向客户解释证据收集的情况、庭审中可能出现的争议点等,让客户对案件有清晰地了解,增强客户对律师工作的信任。
2)及时反馈
当客户提出问题或意见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客户对案件处理有疑问,要耐心解答,提供专业的法律依据和分析;如果客户对服务有建议,要认真听取并及时改进。例如,客户对案件的某个证据收集方式有异议,我们要立即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向客户详细解释该证据收集方式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消除客户的疑虑。
3. 提供增值服务
1)法律培训与讲座
定期为客户提供法律培训和讲座,帮助客户提升法律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例如,针对企业客户,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举办培训讲座,讲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和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点,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客户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客户对律师的专业认可度。
2)行业动态分享
及时向客户分享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帮助客户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例如,当新的税收政策出台时,及时告知企业客户政策的变化内容和对企业的影响,为客户提供税务筹划的建议,增加客户对律师的依赖度。
04
情绪管理
Emotion management
有些人可能觉得,所谓的情绪稳定,就是脾气温和,言辞恭顺,就像村上春树所写的那样,“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被强行压抑的负面情绪,就像一颗隐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一座沉寂许久的活火山,虽然表面风平浪静,可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真正的情绪稳定,是允许自己情绪自由,是看见并接纳情绪,并允许一切发生。
1. 自我认知与情绪觉察
1)了解自身情绪模式
作为青年律师,我们要通过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模式。例如,在面对复杂案件压力时,自己是容易焦虑还是烦躁;在与客户沟通不畅时,是会感到沮丧还是愤怒。通过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可以更好地在情绪出现时及时察觉并进行调整。
2)把烦心事写下来
人的焦虑往往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有些人对于那些不确定或完全无法掌控的情况,容易产生思维反刍、夸大负面后果、行动迟缓或回避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况就可以养成记录情绪日记的习惯,每天花 10 - 15 分钟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产生情绪的事件以及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在处理一个棘手的案件时,记录自己因为案件进展不顺利而感到焦虑,以及当时脑海中出现的消极想法,如“这个案件我可能没办法赢”。通过情绪日记,可以更好地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到应对情绪的方法,并缓解焦虑和紧张。
2. 一些情绪调节的小技巧
1)深呼吸与冥想
当情绪出现波动时,如在紧张的庭审前或与客户发生争执后,可以通过深呼吸和冥想来缓解情绪。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慢慢深呼吸,吸气 3秒,呼气 6秒,鼻吸口呼,以放慢呼吸的节奏。重复几次,就能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情绪的平静。同时,可以尝试简单的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排除杂念,让自己的情绪回归平静。
2)积极心理暗示
用积极的话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改变消极情绪。例如,在面对困难案件时,告诉自己“我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成功处理过类似的案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在办公桌前贴一些积极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寻求支持与释放情绪
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当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向同事倾诉和寻求建议。例如,在与客户沟通不顺利感到沮丧时,找同事聊聊,听听他们的看法和经验,也许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和解决方案。同时,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也能帮助青年律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情绪问题。
3. 合理释放情绪
找到合理的方式释放情绪,避免情绪积压。例如,通过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情绪。在工作之余,去健身房锻炼一下,出一身汗,可以让身体释放出内啡肽,缓解疲劳和压力,让情绪得到放松。或者在周末的时候,看一场喜欢的电影,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暂时忘却工作中的烦恼,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和调整。
余论
Supplementary Discussion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始终浮现着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那首著名的《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 1916):
路在黄叶林里分开左右,
无奈我一人同时难行两条,
分身无术,我伫立良久,
极目望去直至路尽头,
小径在下层灌丛中隐消。
我选了另一条道,同样可爱,
理由兴许还充足过第一条:
草深没径,更需要有人来踩;
这两条道上虽然往来
路人的行迹几乎一样稀少。
那个清晨,两条路径同样
覆满落叶,尚无人经过。
第一条路嘛,留待日后再讲!
我知路途绵延漫长,
是否还会回来我并无把握。
许多年以后,我会在某处
一声叹息,讲述起这件事情:
小道在树林里分成两股,
我选择了少人走的一条路,
这才有今天的此番情形。
其实,已过不惑之年的斯特里克兰德表面上是第二条路上的践行者,但实际上他是在两条路上反复横跳(只不过时间、状态上他有更明显更突出的侧重)。我们每个人都大抵如此,在“月亮与六便士”(梦想与现实)的交织中不断向前,一边跌跌撞撞,一边充满希望,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又满怀希望地不断前行。所以,月亮和六便士并不冲突,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与其在月亮与六便士的艰难抉择间踟蹰,不如手握便士看月亮,在憧憬中追寻,在追寻中成长,认真生活,勇敢逐梦,面对现实的同时忠于理想。
作者简介
陈怡伊律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及博士,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业务专长涵盖争议解决、刑民交叉及公司法律服务领域。在争议解决方面,她尤其擅长代理合同类诉讼以及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所代理的多起二审案件均取得了发回、改判的良好效果。在刑民交叉领域,她成功代理了多起因刑事案件引发民事赔偿的复杂案件,并通过精细化的代理思路,最大限度地为客户避免经济损失。在公司法律服务方面,她为多家央国企、在华跨国公司及民营企业提供常年或专项法律服务,并代表客户参与重大、复杂的谈判、法律文件的起草和执行等工作。此外,陈律师还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等社会职务,并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民法典通解通读》特邀嘉宾推动普法。她在法律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先后在《法学杂志》《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检察官》《中国律师》《东卫经典民商事案例》以及“法律出版社“公众号、“威科先行”公众号、“东卫律师事务所”公众号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
电话:18911695337(微信同号)
邮箱:chenyiyi@dongweilawyer.com